1、登革热在哪些地方流行?
近年登革热疫情转趋活跃,影响全球各地,在东南亚部分国家,登革热已成为地方性流行病。今年以来,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泰国、阿根廷等国家出现严重的登革热疫情。目前国内多省已有输入性病例报告,部分陆路边境地区甚至出现局部暴发疫情。
2、登革热是一种什么病?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通过雌性伊蚊(俗称花斑蚊)叮咬传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登革热是当今人类中流行最广的虫媒病毒之一,主要在热带和东南亚热带发生流行。我国病例多发生在2-11月份,7-9月达到高峰。目前尚无疫苗或特效药,如未能及时得到救治,有可能导致重症甚至死亡。
3、登革热是怎样传播的?
登革热主要由“病人→伊蚊→其他人”的途径传播。人与人之间一般不会直接传播疾病。登革热病人或隐性感染者被伊蚊叮咬后,病毒在伊蚊体内一般需经大约8-10天的增殖后,才可以通过叮咬将病毒传播给人,我国人群普遍易感。
4、登革热的临床症状有哪些?
当人被感染登革热病毒的蚊子叮咬后,经过5-8天的潜伏期开始发病,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关节痛,并可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发病后3-6天有皮疹出现,严重者会出现皮肤出血、鼻出血、牙龈出血、呕血、黑便、脑出血等,病情严重恶化可造成死亡。
5、伊蚊(俗称花斑蚊)主要孳生在哪?
伊蚊孳生于水缸、水池、盆、罐、花瓶等清水型小积水中,雨后积水的树洞、轮胎等也可能成为孳生地。
6、预防登革热的根本措施是什么?
清除伊蚊孳生地,可采取以下措施:
①消灭蚊虫孳生场所:翻盆、倒罐、填堵竹洞、树洞,清除一切形式的小积水。
②对户内、外各种水缸加盖:每隔3-5天换水及彻底刷洗一次。以消除灭杀水缸内壁幼虫及蚊卵。
③花瓶、盆景等水生植物每3-5天换水一次,并冲洗根部。不在露天堆放废弃轮胎,或用塑料布覆盖,不留积水。
④对难于清除的非饮用水容器积水,必要时可投洒废机油类或缓释杀虫剂。
7、做好个人防护
防蚊虫叮咬是最有效的防护措施。外出可用驱避剂涂抹暴露皮肤,室内可点燃蚊香。到公园、街边等露天场所活动应该注意采取防护措施,最好穿浅色长衫长裤,身体裸漏部位要涂上防蚊水,防止蚊虫叮咬。避免在“花斑蚊”出没频繁时段在树荫、草丛、凉亭等户外阴暗处逗留。
其他预防措施包括:
①加强体育锻炼,增强身体抵抗力;
②夏秋之间,注意保暖,防感冒;
③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
④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
⑤个人或家庭、邻居有流行地区旅居史、疑似病人时应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
道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来源:道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道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编辑:义婷
本文为道县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daoxian.rednet.cn/content/646742/55/129487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