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吹稻浪,又是一年丰收时。盛夏七月,道县26万亩早稻陆续开镰收割,标志着道县“双抢”正式开始,与往年相比,提前了10天左右,为晚稻的安全生产、高产丰收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道县东门街道高车村的双季稻千亩示范片,沉甸甸的稻穗早已压弯枝头,稻穗密实、谷粒金黄,暖风吹来稻浪滚滚,一股浓郁的稻香扑鼻而来。收割机正在田间来回作业,伴随着轰隆隆的机器声,稻穗现场被切割、脱粒、粉碎还田,稻谷“收入囊中”。旋耕机则在收割好的田块上抓紧耙田起垄,准备开始晚稻播种作业。
“与以前人工插秧、抛秧不同,现在都是机器,不仅节省劳动力,而且株距均匀、产量高。今年的话,早稻每亩平均有400到450公斤,比往年高出30到40公斤。”道县东门街道高车村种粮大户唐保智说。
90后种粮大户唐保智虽然年纪不大,却是一个种了十多年粮食的“老把式”了。他和父亲经营着一个家庭农场,承包土地500多亩。冬春栽油菜、夏秋播水稻,一年四季,地里满满当当种的都是粮食。从小就对机械感兴趣的他,通过自学,如今家庭农场里的植保机、旋耕机、插秧机、收割机……这些没有唐保智操作不来的。
“今年新买了一台插秧机和收割机,除去补贴,我自己只花了10多万块钱。有了这些农机,我才能够放心大胆的种双季稻,如果单靠人工弄,‘双抢’肯定是忙不过来的。晚稻抢的就是时间,早一天插下去,产量就可能增加不少。”道县东门街道高车村种粮大户唐保智说。
近年来,道县积极落实粮食种植补贴和农机补贴政策,推行机械化耕种和科学田间管理,从翻耕拖拉机、无人植保机、大型收割机到智能烘干机,农业机械化正在向全程、全面、高质量发展,不仅提高了农户种植积极性,也提升了道县的粮食生产效率,有效保证了粮食生产稳产增产、节本增效。
今年,道县“双抢”期间预计投入本县收割机1100多台,外来跨区作业收割机400台左右,50马力的大型拖拉机3000多台,烘干机的保有量也达到50多台套。26万亩早稻收割任务及28万亩晚稻插播任务,预计可在8月初全面完成,“双抢”进度总体加快。
来源:道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尹俊和 通讯员 邓树才 周少平
编辑:义婷
本文为道县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ww.yzdxnews.com/content/646841/90/140805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