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正是候鸟迁飞季,多年来,道县不断加大候鸟保护力度,在候鸟迁徙通道重点保护区域设立了2个候鸟保护站,并积极构筑“监测-救护-宣传”为一体的保护模式,为候鸟迁徙栖息保驾护航。
“报告指挥中心,今天巡查未发现影响候鸟栖息的违规活动,一切正常,请指示。”巡逻小组向指挥中心报告道。
“收到收到,请继续巡查。”指挥中心回复道。
在道县白马渡候鸟保护监测站内,技术人员们正全神贯注地盯着大屏幕,屏幕上清晰地显示着各个监测点传来的实时画面,与此同时,巡护人员们穿梭在广袤的湿地和田野之间,仔细观察着候鸟的迁徙路线和栖息环境,时刻留意着可能出现的非法捕猎、破坏栖息地等行为,并利用对讲机与保护站内的技术人员保持密切联系。
“我们通过建立候鸟保护视频监测系统、无人机、铁塔哨兵瞭望塔相结合的监测网络,实时掌握候鸟的位置和活动情况,这些技术手段可以让我们能更好地了解候鸟的习性和需求,为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道县白马渡候鸟保护监测站技术人员罗建明说。
道县白马渡候鸟保护监测站位于白马渡镇新团结村武家滩自然村,这里是候鸟迁徙必走的通道之一,每年有成千上万的候鸟从这里过境。在候鸟迁徙季节,候鸟保护监测站安排专人24小时值班值守,负责对候鸟迁飞通道的巡护监测、候鸟等野生动物救护和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实时跟踪候鸟的种群分布、数量变化、生存状态和活动轨迹。
“现阶段迎来了鸟类迁徙高峰,截止目前,我们记录到鸟类120余种,其中有国家一级鸟类黄腹角雉,国家二级保护野生保护红腹锦鸡、褐翅鸦鹃、白尾鹞等15种。”道县林业局驻白马渡候鸟保护监测站工作人员赵彬说道。
近年来,白马渡镇以镇村两级林长为抓手,通过护林员“网格化管理”,逐户走访、利用微信朋友圈、村村响等方式宣讲保护野生动物法律法规,全镇野保意识大幅度提升。拥有“千年古道”的白马渡镇,境内随处可见百鸟群飞、鸟雀争鸣,野生白鹭在田野间翱翔嬉戏,成群结队的大雁盘旋于龙神坳山脉上空。
“我们还将持续开展全域巡查,强力清缴鸟网,加大执法打击力度,多措并举撑稳候鸟‘保护伞’,为候鸟迁徙一路护航。”道县白马渡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陈华说到。
来源:道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何玲 何凝
编辑:义婷
本文为道县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ww.yzdxnews.com/content/646854/65/143771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