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时节,稻浪犹青。在道县四马桥镇的广袤田野上,一群特殊的“丈量者”正穿梭于纵横交错的田埂之间。他们是由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干部和村干部组成的专项核实组,利用高科技测亩仪,用精准数据守护种粮农民的利益,让国家惠农政策的阳光雨露精准洒向田间地头。
清晨的阳光洒向连绵的稻田,测量组成员早已开始了一天的工作。他们手持便携式测亩仪,对每一块晚稻田进行精准测绘。在农科站村种粮大户孙德一的田边,测量组成员正操作仪器,沿地块边界缓步绕行。仪器屏幕上,经纬度与面积数据实时跳动,田块形状和大小一目了然。
“我们采用‘科技+脚板’的工作模式,利用精密的仪器,再配合人工实地测量,确保数据精准到每一分地。特别是对地形复杂的田块,我们要沿着田埂反复地测量,有时一块田就要走上好几圈。”道县四马桥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负责人周浩之说道。
测量过程中,工作人员不仅精准记录数据,还针对形状不规则的“巴掌田”,采用“几何分割法”进行区域划分,逐一测量、汇总,并同步拍摄地块全景与仪器数据界面,做到“数据、影像、台账”三对应,最大限度保证公平准确。
“以前面积都是估算的,难免有些争议。现在仪器一测就出来准确数字,田边地角都算得清清楚楚,补贴也能精准到分,这样发放补贴我们也心服口服,种粮的积极性也更高了。”道县四马桥镇农科站村种粮大户孙德一说。
作为道县粮食主产镇,四马桥镇今年晚稻种植共涉及21户种粮大户,覆盖12个行政村。地块类型多样,既有平坦连片的大田,也有零星分布的山地梯田,核实难度较大。为此,镇政府严格执行“三必到”原则:大户地块必到、边界争议地块必到、历史存疑地块必到,坚决杜绝“纸上核数”。
“测算后,我们会与大户进行现场核对,对误差超过5%的地块我们会进行再次复勘,确保所有的数据真实可靠。每一步的绕测,都是对粮食安全的守护;每一组数据,都关系惠农政策的实效。”道县四马桥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负责人周浩之说。
核实工作不仅“测得准”,还要“走得深”“问得细”。工作人员一边测量面积,一边主动了解农户在灌溉、病虫害防治、收割安排等方面的实际需求,让精准服务真正暖到农户心坎里。截至目前,该镇已完成大部分种粮大户的晚稻面积核实,覆盖 2000 余亩稻田,剩余5户将在5日内完成。所有数据经汇总后,将由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再组织人进行审核,逐户核对测亩仪原始数据与台账记录,确保数据无偏差、无遗漏,为后续政策落地筑牢数据根基。
“下一步,我们还将建立种粮大户面积动态台账,把测亩仪采集的地块坐标、面积等信息纳入台账管理,为后续化肥补贴、农机支持等政策落地提供精准依据,让以‘脚下沾泥、手中握技’ 的实干,让工作切实结出 ‘保障粮食安全、带动农户增收’ 的实效。”道县四马桥镇党委副书记唐千惠说。
来源:道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何凝 齐梦
编辑:义婷
本文为道县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ww.yzdxnews.com/content/646943/53/152953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