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25日上午,道县人民医院脊柱外科的一则“特殊缴费记录”引发全院关注:68岁患者胡某术前家属执意赠送的500元“感谢红包”,经麻醉科副主任医师唐玲超之手,化作了患者的住院预交金。这一既坚守原则又充满人文关怀的举动,不仅是医院“医疗服务提升年”活动中医德医风建设的生动实践,更以“廉洁行医+暖心服务”的双重温度,诠释了新时代医护人员的职业担当。
▲红包转交的住院费收据
据悉,患者胡某因腰椎间盘突出症需接受L4/5腰椎椎体融合术,术前家属因对手术效果的期待与紧张,执意给主麻医生唐玲超递上红包。作为医院“医疗服务提升年”活动中“优化医患沟通”行动的践行者,唐玲超深知家属的焦虑心情——若直接拒收可能加重患者和家属心理负担,影响手术配合;若默许收受则违背医德底线。为此,她采取“柔性处理”方式:暂时收下红包以安抚家属情绪,随后立即向科室主任汇报,并在手术开始前赶往收费室,将500元现金以胡某名义缴纳为住院预交金。缴费票据显示,这笔标注“现金支付500元”的款项,缴费日期恰为手术当日(2025-09-25),成为医院医德医风建设“拒收红包零容忍、服务患者有温度”的鲜活注脚。
患者胡某的家属在得知真相后感动不已:“原本只是想表达心意,没想到唐医生用这种方式让我们既安心又暖心,这才是真正为患者着想的好医生!”目前,胡某手术顺利,正在康复中。此次事件不仅彰显了道县人民医院医护人员的高尚医德,更为“医疗服务提升年”活动注入了人文关怀的温情力量,为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写下了温暖篇章。
“医疗服务提升,不仅要提升技术精度,更要提升人文温度。”唐玲超在术后谈及此事时表示,医院自开展“医疗服务提升年”活动以来,始终将“医德医风建设”作为核心抓手,通过“廉洁行医承诺”“医患沟通技巧培训”等系列举措,引导医护人员在严守职业底线的同时,用更贴心的方式化解患者及家属的顾虑。道县人民医院主要负责人指出,唐玲超的行为并非个例,而是医院长期深耕医德医风建设的必然结果:近年来,医院通过建立“红包”主动上交登记制度、畅通患者监督渠道、将廉洁行医纳入绩效考核等方式,已形成“拒收红包、廉洁从业”的良好风气。此次“红包变住院费”事件,正是医院以“小切口”推动“大提升”,将医疗服务从“治病”向“治人”延伸的生动体现。
来源:道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柏华林 赵华
编辑:郑杰
本文为道县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ww.yzdxnews.com/content/646943/69/153108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