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下好了!水沟两边的杂草砍了,沟底里的淤泥又被清了,以后来给稻田赶水就方便多了。”9月2日,道具梅花镇修义村民何大爷看着通向稻田里的水渠修通了,满脸笑意,高兴地说。
这条水渠负责灌溉着修义村前面大洞700多亩稻田的任务,因今年梅花镇降雨量多于往年,从山上冲下来的泥土和垃圾将这条千米长的水渠分段塞满了,成了稻田灌溉的“肠埂道”。
“晚稻马上就要抽穗了,如果往后的天气出现旱性,沟里有水却赶不进田,看着几百田受旱灾,于心于理都讲不过去。所以,这几天村里就发动党员干部和群众集中力量把这条水渠修通了。”村党支部书记何情平说,“别看修沟利水是件小事,解决群众农田用水一点都不能含糊。”
道县梅花镇因地势较高,农田用水灌溉一直依赖着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修建的老旧水渠,受今年雨量过多的影响,垃圾和泥土随着山洪将有些水渠给堵住了,造成流水不通,农田用水便成了群众心上的一块“头痛病”。
为从根本上解决农田用水难,确保全镇一万多亩晚稻用水顺畅,梅花镇积极行动,将机关干部分成六个大组,每个组由一名党政领导任组长,采取领导包片,驻村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组的长效管理机制,发动党员干部和群众2000多人,出动农用机动车辆36台次,对全镇16个村的9条主要水渠进行清淤除草300多立方米。水渠的修通,不仅改善了全镇农田用水的灌溉条件,也为粮食增产、农民增收提供了坚实保障。
下一步,梅花镇将持续发挥党建引领作用,“零距离”倾听民声民意,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让“连心渠”真正成为乡村振兴的“推动剂”。
来源:道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田治排
编辑:义婷
本文为道县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ww.yzdxnews.com/content/646943/96/152551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