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联合国粮农组织驻华代表处、湖南袁隆平农业科技奖励基金会、中国水稻研究所和中国作物学会特用作物专业委员会主办,江苏大学承办的“爷爷的水稻田”全球青年杂交水稻梦计划启动仪式在袁隆平院士母亲的故乡——江苏镇江隆重举行。湖南省永州市道县与陕西省延安市南泥湾作为首批特色基地,在仪式上获授牌,成为承载全球青年杂交水稻梦想的重要起点。
道县作为世界稻作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有着“天下稻源”的美誉,这里发现了世界上最早的人工栽培稻遗址,见证了人类农耕文明的曙光。袁隆平院士曾亲笔题写“天下稻源”,为这片土地的稻作历史留下厚重注脚。而南泥湾作为中国革命史上著名的“大生产运动”发源地,在艰苦的战争年代为中国革命胜利提供了坚实的粮食保障,是红色农耕精神的象征。这两个基地的入选,既串联起稻作文明的悠久历史,又延续了艰苦奋斗、造福人民的精神脉络。
启动仪式上,中国水稻研究所党委书记徐树仁、江苏大学校长邢卫红共同为道县基地和南泥湾基地代表授牌。道县代表接过牌匾时表示,该县将以此次授牌为契机,依托当地丰富的稻作文化资源和科研基础,为全球青年提供沉浸式的水稻种植实践平台,让“天下稻源”在新时代绽放新活力。
仪式结束后,中国水稻研究所党委书记徐树仁、湖南省袁隆平农业科技奖励基金会秘书长辛业芸与“爷爷的水稻田”创始人曾松亭详细询问了道县水稻产业发展现状及玉蟾岩遗址的保护情况。徐树仁指出,道县玉蟾岩作为稻作文明的重要遗产,其开发与保护意义重大,建议道县在推进杂交水稻实践的同时,深入挖掘稻作文化内涵,将科研实践与文化传承相结合,让全球青年在种植体验中感受农耕文明的魅力。辛业芸则表示,袁隆平院士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研究,道县作为稻作起源地,是实现“禾下乘凉梦”的理想土壤。曾松亭提出,该计划将全力支持道县基地建设,推动青年创新力量与当地资源深度融合。
此次道县与南泥湾入选首批基地,不仅为“爷爷的水稻田”全球青年杂交水稻梦计划奠定了坚实的实践基础,更让稻作文化的历史传承与红色精神的时代延续形成呼应。未来,两个基地将携手全球青年,在稻田里播种梦想,在实践中传承精神,为全球粮食安全事业注入青春力量。
来源:道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陈洪江
编辑:郑杰
本文为道县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ww.yzdxnews.com/content/646942/53/15211046.html